中国路途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攻略

中华文明的秘密藏:仓颉造字,为什么会惊天地、泣鬼神?

“惊天地,泣鬼神”是一个非常崇高的成语,如今往往用来形容伟大的作品或业绩。

寻根探源,这个成语最早来自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。

在神话故事中,仓颉创造发明了文字,一举竟然惊动了天地,让鬼神在夜里哭泣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等记载:“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,鬼夜哭”

“天雨粟”似乎很费解,让大家很懵懂——发明了文字,老天爷就下起了粟米的雨?

天上下粟米,好不好呢?当然是大好事。俗话说,天上掉馅饼,不就是这个意思吗?

引申一步来说,“天雨粟”可以理解为,文字在发明之后为人们带来了利益,特别是实际利益、物质利益。

人类创造文字是文明进步的标志,因此也有人将“天雨粟”解读为天为之祝贺。

但另一方面,另一个相对的解读却是鬼神不喜,即“鬼夜哭”。

仓颉造字,为什么鬼神不喜、“鬼夜哭”呢?

因为文字发明也是双刃剑,具体表现在:

一是文字既是“道”的桥梁,也是“道”的障碍

文以载道。有了文字,就能够表达道理,传达道德。

特别是那些道脉相传的文字,闪烁着跨越时空的灿烂光芒。

但文字既可以是道的桥梁,也可能成为道的障碍。

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;名可名非常名。意思是道既不是一般说说就能说明的道,也不是一般说说就能说明的概念。

文字背后有道,但是道不是普通语言文字就能轻易传达的道。

道其实是无字真经,即所谓不言之教,所谓不立文字。是贵在身体力行。

复杂、诡辩、胡说八道等语言文字于道无益,甚至是有碍于道,有害于道。

因此说要“得意忘言”,“得鱼忘筌”。

自以为掌握了语言,掌握了知识,就掌握了道理,明白了道德,其实是大谬不然。

甚至是南辕北辙,离道日远。

二是文字能彰显善,也会传播恶

就像巴别塔的神话故事一样——

人们有了统一的语言文字,自以为聪明,自以为无所不能,就计划建造通天的巴别塔,可老天爷并不喜欢膨胀的人心、自私自利的人性。

于是,就搞乱了人们的语言,让巴别塔建设泡了汤,巴别塔成为人类历史上著名的烂尾工程。

文字记录历史,表达善恶,善的、恶的,好的、坏的,一应俱全,人的经验无论好坏都会被传播或被复制。

语言文字在给人带来文明的同时,也会复杂化人心,搞乱人的思想,特别是泥沙俱下的状态。所谓“近墨者黑”。

三是文字能传播知识,也能遮蔽智慧

文字能传播了知识,所谓汗牛充栋。

但人类掌握了文字工具,就有了文字的争吵、文字的纠纷、文字的骂战、文字的事端等,就可能加剧人类的明争暗斗、计算算计,特别是争名夺利。

一些文字方面的不解、乱解、胡解、误解、曲解、歪曲等,消解了道德的意会、理解和认知,遮蔽了智慧,违背了正道。

要知道,文字不等于知识,知识也不等于文字。

同样,知识不等于智慧,智慧也不等于知识。

再回到仓颉造字本身,“天雨粟,鬼夜哭”,本身就体现了事物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,体现了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,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主要弊端。

在天人之际,在人与人之间,在人与社会之间,人们如何趋利避害,善用各种工具,取得真正的幸福和进步,提升人和自然的文明层次,才是文字发展、文明发展的应有之义。

概而言之,文字必须求真向上,“尽善尽美”,文以载道!

一如惟陈言之务去,必须惟假言之务去,惟恶言之务去,惟丑言之务去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